欢迎光临大为书画网    今天是: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   
大为书画网
书画评论
返回上页
您当前的位置:大为书画网首页 -> 书画评论 -> 查阅
郭培福: 我的习书之路


来源:无    浏览次数:3655    日期:2021/7/3

 

编辑: 大为书画网
作者: 郭培福

    1940年,我出生于上海。转眼间,已年过八旬。回顾逝去的岁月,犹如银幕上的镜头,一幕幕呈现在眼前。数十年来让我最值得怀念的,就是我与书法结缘的那段经历。
    爱好书法也许与我的性格有关。平日里我就喜欢安静,而且还有逛书店的习惯。我经常会买一些艺术类的书籍,以开阔视野、陶冶情操、提高修养、积累知识。
    20世纪80年代,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高峰期,社会上掀起了一波群众性的书法热。那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两个短训班。第一个短训班是张德宁老师任教的书法班,当时上课地点在上海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内。记得上第一堂课时,张老师对我们说:“我和同学们都是初次见面,也算是有缘,是书法将我们聚在了一起。我很高兴为大家上书法课,大家要认真地学,不要轻易地放弃它。学习书法是个漫长的过程,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。”接着又说了他曾经的一些书法学友,其中部分学友半途而废不学了,后来,那些学友都表示非常后悔。当时我听了张老师的一席话,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坚持学下去。在短训班结束之际,张老师为我写了一幅行书横幅,很有章法和精气神,我很高兴,因为那是我们彼此的一份情谊。 

郭培福书法作品

    第二个短训班是篆刻班,由汤兆基老师任教,上课地点在黄浦区近外滩的一所中学内。汤老师温文尔雅、和蔼可亲、平易近人,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问他,他总是微笑着耐心地作解答。汤老师讲课简明易懂,他教大家如何识字、如何写篆字、如何写印稿、如何刻边款等一系列基础知识,同时也示范刻印给大家看。他的刀法娴熟流畅,刻的印很有特色。汤老师擅长书画、篆刻,素有“三绝”之誉。我有幸得到了汤老师的墨宝,书写的是杜牧的《山行》,装裱后一直挂在家中。两个培训班虽然短暂,但是令我终生难以忘怀。我对两位老师的教导和帮助心怀感恩。
    2012年后的几年间,我泛临历代名帖,创作的一些作品参加全国各类书画比赛,有些作品获了奖,有些作品被主办方收藏,有些作品入编了大型辞书。评委们的认可提升了我的创作欲望,也增强了自信心。
    在众多书体中,我最喜欢行草书,因为行草书适宜挥发人的情感,还有就是书写快、方便。刘熙载在《书概》中说:“凡书,笔画要坚而浑,体势要奇而稳,章法要变而贯。”写行草书要随心所欲,要全身心地投入感情,要得意忘形。无法无天则大胆,我行我素得个性,八面出锋求笔趣,漫不经心呈自然,于斯乃成佳作。
    近年来,我试用集字法将王铎笔法用于书法创作。这种书写体验似乎感觉不错,使我精神愉悦,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。在小楷方面,我主要临习文徵明的《千字文》《落花诗》。翁志飞先生说:“在楷书学习当中,小楷尤为重要,这在古人是从小就会的,所以也很少讲,容易被忽视。其实这一关是绕不过去的,练小楷有助于对细腻点画的理解与把握,是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手的稳定性的极佳训练方式,同时也是心性的磨砺。”我刚开始写小楷时,状态极不稳定,手抖得厉害;大约一周后,控笔能力逐渐增强,自信心也随着每天的书写不断地提升着。
    我希望在有生之年,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,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,坚定信心,耐得住寂寞,在书法的田园里永不停息地耕耘着。

来源: 中国书画报


 
网站首页  |  艺术动态  |   书画名家  |   网上画廊  |   陇原书画  |   书画评论  |   名家访谈  |   创作心得  |   视频之窗  |  
Copyright © 2005-2020 大为书画网 (www.gsdwhm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
业务热线:18893142737  13893239127  邮箱:gsdwhm@163.com
地址:兰市州安宁中兴小区7-6-3   建议使用1920*1080分辩率
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大为书画网  最终解释权归大为书画网所有
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:陇ICP备13000632号-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910号